“大将军,所有粮草已装车,足够支撑两月战事;神机营的新制投石机也已调试完毕,射程比旧款远三成!”副将前来禀报。

        楚怀瑾点头,目光扫过军阵:“传令下去,大军行进务必保持阵型,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得扰民,三日内必须抵达函谷关与摄政王会师!”

        “遵命!”

        号角声起,二十五万大军缓缓开动。楚怀瑾勒马立于高处,望着先锋军远去的方向,又望向京城宫墙的位置,心中默念:“陛下放心,怀瑾定护大乾无虞。”他知道,自己不仅要输送粮草,更要为先锋军筑起坚实后盾,这场仗,关乎大乾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分差错。

        此时的函谷关下,秦王嬴烈的大军已开始攻城,投石机砸在关墙上,震得土石飞溅。而楚凡的先锋军正星夜兼程,距离函谷关仅剩一日路程;楚怀瑾的后援大军也已过了黄河,粮草器械源源不断向西输送。

        京城皇宫内,女帝立于舆图前,指尖在“函谷关”与“咸阳”之间划过,眸光深邃。她知道,楚凡与楚怀瑾一锐一稳,双剑合璧,定能与秦王形成对峙,而这场战争背后,那“飞逝灵地崩塌”的秘辛,或许才是解开棋局的关键。

        大乾的烽烟已起,函谷关的厮杀即将拉开序幕,而这场棋局的走向,正随着两支大军的西进,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行军途中,楚凡攥紧了天机阁送来的军情密报,指节泛白。“五十万秦军连破十关,靠的不是兵力,是权谋。”

        他将密报拍在案上,对身旁的林莉和夜无咎,“传我令,你们率十万精锐守函谷关左翼,我带三十万主力屯右翼,三日之内必须会师——记住,秦军善‘借权’,我们需先破他的势。”

        此时的秦王军营内,嬴烈正将十关捷报誊抄三份:一份送呈太庙,言“赖先祖庇佑,天威所至”;一份快马送抵朝堂,称“皆赖丞相调度粮草、太尉督造军械”;最后一份悬于营门,昭告全军“每斩一敌,赏银十两,功名录于皇家史馆”。

        楚怀瑾派去的细作回报:秦军士卒炊灶烟火旺盛,甲胄鲜明,连伤兵都有专人照料,营后屯田地里新麦已熟——正是《武侯兵要》“开屯田以足粮,设匠坊以备甲”的自固之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