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秦军迟疑的瞬间,楚凡亲率一万亲兵如尖刀般插入包围圈。他深谙秦军布防的弱点(此前细作早已摸清),专挑秦军将领家属所在的营帐冲杀。

        第300章心战博弈:悟者不败,术者终输

        “放箭!快放箭!”秦军将领慌了神,怕误伤家眷,弓箭竟迟迟不敢射出。楚凡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破绽,天机剑劈开铁网,一把将力竭倒地的楚怀瑾拽上战马:“走!”

        退回函谷关时,一万亲兵只剩三千,楚怀瑾肩上中了一箭,脸色惨白如纸。他跪在楚凡面前,战袍上的血迹浸透了地面:“末将轻敌,折损十五万弟兄,愿领死罪。”

        楚凡扶起他,声音沉而不怒:“你败的不是兵力,是对‘兵要’的理解。”他指着帐外的伤兵:“嬴烈用‘藏锋’诱你,你却只看表象;他借‘心战’困你,你却不知护己软肋。”他一把扯裂战袍裹住楚怀瑾流血的肩:“要死也得死在护住关中之后!”

        接着他顿了顿,将《武侯兵要》扔给楚怀瑾:“你看‘控势篇’说‘势在,则兵少而威重’,但势的根基是‘知敌之忌,守己之要’——你连嬴烈在‘借你的急躁造势’都没看穿,如何控势?”

        此时秦营内,嬴烈虽胜却怒:楚凡用一万兵马就救走了楚怀瑾,还借机散播“秦军家眷被胁”的流言,营中士兵已开始私语。他看着《武侯兵要》“心战篇”中“攻敌之惧”的字样,忽然明白:楚凡的救援,从来不是为了赢,是为了“止杀”——止住楚军的溃败之势,更止住秦军“必杀楚怀瑾”的念头。

        函谷关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楚怀瑾颤抖的指尖上。他终于读懂兵要的真义:真正的不败,不是永远胜券在握,而是在绝境中仍能守住“不被敌人拿捏软肋”的底线。嬴烈赢了一场战役,却没能杀楚怀瑾以乱楚军心;楚凡折了兵马,却用一场险救援回了军心与不败的根基。

        这夜的厮杀,终究成了一场“兵要”的试炼:学皮毛者,能胜一时;悟真谛者,能立不败。

        叶嬴烈趁楚怀瑾夜袭惨败、军心大乱之际,亲率五十万秦军衔尾追杀。

        楚军本就因奇袭折损十五万精锐而士气低落,此刻被秦军铁骑一冲,顿时如溃堤之水般四散奔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