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砚起身行礼,目光诚恳:“多谢叶大人厚爱,晚辈定当铭记。”他看向坐在对面的叶棠,她正偷偷对他眨眼睛,眼底的笑意像月光一样温柔。

        中秋过后,楚砚更加发奋读书。他知道,要想配得上叶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给她安稳的生活。他常常读到深夜,桌上的油灯燃尽了一盏又一盏,手边总放着叶棠送他的砚台,那是她用自己的月钱买的,砚底刻着“勤学”二字。

        叶棠也在悄悄努力。她不再排斥学管家理事,跟着母亲学习账目和应酬,想着将来若真能和楚砚在一起,不能成为他的拖累。她还学着做他爱吃的桂花糕,虽然一开始做得又硬又甜,却在一次次失败中渐渐掌握了诀窍。

        时光在笔墨香与桂花甜中悄然流逝,青梅竹马的情谊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发酵成了更深厚的情愫。他们还未说破那层窗户纸,却早已把彼此放进了未来的规划里,在那个杏花微雨的江南,静静等待着花期的到来。

        风波骤起——

        元和十九年,夏。

        楚砚十六岁,即将参加乡试。整个苏州府都对他寄予厚望,知府更是亲自勉励他,说他是苏州府未来的希望。楚砚闭门苦读,楚家老宅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映着他伏案苦读的身影。

        叶棠也十六岁了,到了议亲的年纪。叶文轩政绩斐然,已升任苏州知府,上门提亲的媒婆踏破了府衙的门槛,有皇亲国戚的子弟,有富商巨贾的公子,个个非富即贵。

        “棠儿,你看王家公子如何?他父亲是吏部侍郎,将来对你的前程大有裨益。”叶夫人拿着各家的庚帖,一一给叶棠介绍。

        叶棠却心不在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发间的海棠木簪:“娘,我还小,不想议亲。”

        “不小了,你表姐像你这么大,孩子都能走路了。”叶夫人叹了口气,“楚砚虽是好孩子,但家境毕竟普通,你跟着他会吃苦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