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那网络上数十万人的打分,总不是陈默操控的吧?
“当初骂陈默双标的人呢?现在《唐探3》评分5.8,《李焕英》8.1,事实证明人家只是提前说了大实话!对烂片重拳出击(《唐探3》),对瑕疵片客观评价(《李焕英》),这叫专业,不叫双标!”
“感谢陈默用‘需要二刷’委婉提醒《刺杀家》的稀碎,用‘商业片’高情商暗示《唐探3》的摆烂。建议他的影评加个防伪标签:‘若观影后愤怒,请回顾本人预警’。”
“他真的,我哭死,果然,陈默这个观影风向标一如既往的靠谱,这波是真的服气了。”
伴随着春节档几部电影的口碑的全面出炉,#陈默预言家#、#欠陈默一个道歉#等话题冲上热搜。
此前制作“双标梗图”的博主@电影显微镜公开发文道歉:“这波的确欠陈默一个道歉,因为数据不会骗人——陈默对三部电影的评价与最终观众口碑高度吻合。所谓‘双标’,不过是有人听不懂行业黑话:‘镜头语言青涩’=新手导演,‘好哭’=票房会爆。
在这里也做个预测,明天大年初三,很有可能就是春节档电影的转折点!”
就连曾炮轰陈默的影评人也纷纷改口:“必须承认,陈默的‘情绪价值论’精准预判了《你好,李焕英》的口碑。当观众用脚投票时,那些死磕‘电影艺术’的批评,反而成了另一种‘何不食肉糜’。”
虽然目前《唐人街探案3》叫座不叫好,而《你好,李焕英》叫好不叫座(排片和票房不如《唐人街探案3》),但是实际上,前面两天的口碑和上座率其实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此消彼长。
至于《刺杀家》,反而不重要了,毕竟,老大和老二打架,往往最先被打没掉的是老三。
宁浩和路羊早就哭晕在厕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