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房!
礼部尚书王钝拿着一份册表恭敬递到皇帝面前,说道:“陛下,恩科北场大试的圣旨早已传遍整个北方,如今北方五省参加恩科的学子名单,籍贯也全部报到了礼部,请陛下过目!”
朱雄英打开册子,扫了一眼名单,最后看了一眼总数,顿时眉头一皱。
“怎么才一千二百多人,咱大明已经开国三十余年,北方地域辽阔,虽说不似南方繁华,人口众多,但也不至于只有千把人啊!”
“回陛下!”
老上书王钝也颇为无奈的说道:“常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北方久经战乱,元末之时,十不存一,到了本朝开国,太上皇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三十余载,才算勉强恢复元气……”
“然洪武朝多次北征,无数的北地儿郎战死塞外,导致田垄荒芜,无人耕种,百姓艰苦,食不果腹,又岂会去读书,哎……”
朱雄英听后,瞬间沉默了,王钝说的都是实情,北方的百姓实在太苦了,既要开荒种地,缴纳赋税,又要征兵打仗,加上水灾旱灾,导致人口稀少。
没有青壮力,土地自然无法耕种,百姓吃不饱饭,哪里还有心思去读书。
如果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也坚持不了多久……
“陛下,其实这千余考生都是各州县东拼西凑才送来的,其中不乏和臣这般岁数的老书生……”
王钝继续说道:“这千余考生多数来自山东,河南一带,如辽东之地,虽地域辽阔,然苦寒之地文风不盛,即便是一州之地才能勉强凑出一两个读书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