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宜可也不是非要揪着这点不放,而是拿着名单继续问道:“萧大人,你要知道陛下推行新政之决心,如果本官按照你给的这份士绅名单进行纳粮,这就是欺君之罪,我韩宜可当论罪处斩,可你们这些地方大员会是什么下场,我想你们自己也清楚!”
萧忠面不改色,继续说道:“韩巡抚,你也知道,大明虽说开国三十年,但开科取士却仅仅只有五次,其中大半为江南士人,剩下一些也多是江西人,山东虽是孔孟之乡,可早已不复春秋!”
听到此话,韩宜可怒视萧忠,质问道:“我大明朝有多少官员是真正靠科举入仕,难道荐举的官员就不是士绅了?”
明朝初年,朝廷开科取士,结果首次科举录取的进士全部不堪大用,朝廷直接暂停科举制度,改用荐举制选官,如今朝中的那些老臣子以及新朝重臣,如刘三吾,凌汉,张紞,王纯,傅友文,包括韩宜可他自己都不是靠科举考上来的。
不过年轻的重臣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如解缙,黄观,蹇义,景清,张信等人。
而面对韩宜可的质问,萧忠和一干官员并未言语。
随便你这个巡抚如何问,我们不知道,也不清楚,也不敢说话。
“本官再问你们一遍,这可是山东所有士绅的名单,当真一个不差?”
萧忠低头使个眼神,参政冯谷立马站出来说道:“回韩大人,确实一个不差!”
“啪!”
韩宜可顿时拍案而起,怒声道:“好啊,好一个布政使司衙门,看来你们是有心阻碍朝廷新政,一个硕大的山东行省,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竟然只有区区六百多名士绅,一千多名家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