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彼时,大明朝是否尚有能征善战之将军,是否尚有可堪一战之兵卒!”

        “一个王朝之兴衰自有其定数,所谓千秋万代,那都是屁话,朕所求者,不过是令大明之衰落稍缓,稍晚,使天下百姓能多享几日安稳之生活!”

        皇帝喝了口茶,继续道:“说完军事,咱们再说说其他的……”

        “朕为什么要打麓川,最开始,朕也没想到麓川强大到这种地步,朕是想拿下麓川,继而再拿下缅甸东吁,大古剌之地,打通西南的出海口,以海运供养西南云贵川蜀,若是海运之物能在大古剌上岸,北上东吁,麓川,运到西南,将会省下多少人力物力,一年两年,看不出来,要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百年,那将会节省多少钱……”

        “再有,西南有了出海口,与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也会更加频繁,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便能更便捷地运往海外,换回真金白银,充实国库,如此一来,西南百姓的生活也能得到极大改善,西南之地也会更加繁荣稳定……”

        “朕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朕心意已决,这一战,势在必行!”

        皇帝慷慨激昂地说完,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这些话说给众臣听的,主要是说给夏元吉的,别整天算那些小鸡账,把格局放大一些,钱这东西,从来不是省出来的,要想富先修路,国要富,打通海洋路,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听了皇帝这番话,皆低头沉思,殿中一时安静下来,许久,铁铉再次拱手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不及,只是这发兵之事,还需精细谋划,依臣之见,可先派使者前往西南各国,探其虚实,晓以利害,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上策,若其顽固不化,再动兵不迟!”

        皇帝微微摇头,说道:“没用,像麓川,东吁这些小国,畏威不畏德,咱们的大军不压境,他们是不会服从的!”

        铁铉面色凝重,沉声道:“陛下,此时若要出兵,需有正当缘由,若无缘故而出兵,名不正则言不顺,有损我天朝上国之威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