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右相胡惟庸忙拱手道:“魏国公之策,必定是一战定邦的战策。”
        翰林院大学士孔克表更是恭敬行礼:“魏国公之策,甚妙。”
        紧接着,其他人也先后夸赞了起来,唯有中山侯汤和以及吏部尚书吕本,始终不夸也不赞。
        汤和之所以不说好歹,是因为他现在本就什么好歹都不想说,再一个就是他太了解徐达了。
        他知道徐达的为人,如果没有后手的话,他绝对不会上奏之后,再问文武百官这条计策是否可行?
        很明显,他要的就是这里的所有人,都把这条计策很好之类的话,给大声的说出来。
        按照常理来说,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任何事情都只需要得到朱元璋和朱标的首肯就行,饶是宰相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而他却在这里多此一问,足以证明他还有后手!
        而另一位不说好歹的吕尚书,虽然不如汤和了解徐达,但也知道就徐达现在的地位,也不该多此一问。
        而他现在故意多此一问,就足以证明,这绝对不是真的‘多此一问’!
        事情没搞清楚之前,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