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年轻人眼圈红红的看着眼前已经头发花白至少六十多岁的老大娘,仔细端详。
韦虎头,在整个报纸的版面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报纸的第二版,公示的206人敢死连阵亡将士名单中有韦虎头这三个字,职务也的确是敢死连的班长!
还有一次,却是出现在柳雪原的战地日记中。能被柳雪原重点叙述,并不是因为他属于第一次接战就阵亡的士兵,而是,在抬下韦虎头遗体到坑道之后,周石屿好不容易掰开他在胸口紧攥着的手,发现了他想保护的那张发黄的黑白照片。
那张照片上,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韦虎头用手护住了自己娘的照片,以避免娘被日寇的炮火侵袭。
所有人都哭了,包括看到这则消息的国人。士兵们为抵抗日寇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不就是为了保护娘吗?那个给他生命的娘。
为此,周石屿特地给独立团团部发出一封电报,希望战后刘浪能去韦虎头家里去一趟,去看看韦虎头的娘。
或许从那一刻开始,周石屿就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
柳雪原含着泪将韦虎头的故事写在战地日记中,希望武汉的父老乡亲能去帮着看看大娘,那是勇士最后的心愿。
老大娘显然是没注意到年轻人的脸色变化,一脸关切地问道:“伢儿,你找到我家幺儿了吗?”
“找到了,找到了。”年轻人强忍热泪,道,“娘娘你看,这是立功将士名单,你儿子的名字就在上面呢,他立大功了!他现在是英雄,大英雄!可能这一仗打完,他就可能是排长甚至是连长了呢!”
老大娘欣然微笑道:“呵呵,家里邻居也是这么说的,我幺儿从小都有出息。”
说罢,老大娘又颤巍巍地走了,路过几名青年学生的长城抗战募捐处时,又颤抖着双手从怀里摸出五块银元,毫不犹豫地放了进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