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花山遭遇重大损失的102团最后一个步兵营,主动请战,正是在那里,和日寇苦苦鏖战了整整一个下午便消耗殆尽。

        营长黎子淦身负重伤,最后的两名连长战死一人重伤一人,第九连排长、红党党员刘惜棠带领全排与日军反复肉搏,无一人生还。整个步兵营,在仅剩十几人,一直坚持到援军上来并在旅部一再严令撤退修整才被迫后撤。

        可是,一个步兵班,还用什么修整吗?

        而他现在所踏之主峰阵地,乃是麾下第四十七旅在旅长耿景惠亲临一线阵地,在弹尽粮绝之际,以山间之石居高临下和日寇血拼才守住。

        耿景惠旅,不是伤亡过半,而是伤亡大半。

        第47旅麾下,102步兵团能战之兵,已不足一个步兵连,101步兵团在这里,又伤亡近半。

        原本做为总预备队的补充团李维民部,武器装备和其余四个步兵团相比更差几分,甚至许多官兵手里连枪都没有。只有等着有枪的士兵战死,再拿着枪走上战场。

        可是,就是这样的士兵,他们依旧在乏驴岭之北,坚守了两天,哪怕是团长李维民受了重伤,他们也死战不退。

        他们不仅是不退,他们在代替重伤团长指挥的决死营营长的指挥下,打出了让日寇都浑身战栗的决死战术。

        阵地上,永远都会有个步兵排,无论在日寇的炮火下剩下多少人,哪怕就是一人,也会在日军攻上阵地后,誓死相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