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江户城,还只是武藏国下的一座新兴城邑。

        四年前,上杉氏方才奉幕府之命,开始于江户湾畔修建新城。

        当时人看,这不过是边远之地一隅孤城,谈不上王气,更不见风骨。

        但徐闻,却从中看到未来的帝国枢纽。

        他用几句寥寥之语,向众人将江户的利与京都的弊对比得明明白白:

        “京都为山中盆地,虽古都之尊,却无通海之利,江户据关东平野,南临浦贺、东望太平洋,水路可通海上诸国,陆路可控本州全境,实为枢机之地。”

        “江户三面平野,背山面海,可设仓屯兵、可养百工,春播秋收不乏,夏运冬藏无忧。”

        “倭国之治,不在敬古,而在制今,京都只足以安抚残旧,江户却能开疆拓土。”

        徐闻明白,大明治倭,不是重演朝贡旧制、虚设“藩属”之名,而是要将日本彻底纳入大明体制之中,成为治下新域,长治久安。

        因此,越王府的选址与其说是政治象征,不如说是未来统治的基石。

        既要有战略纵深,又能辐射全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