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未来,大明先活下来才有未来。朕之后的事,世易时移,江山代有人才。无论我们如何高瞻远瞩,都限制不了后人。我们也不能限制后人,或者更应该是鼓励后人。
今日,朕就在求变,又何必强求他日无人变朕呢。没有什么万世不易,甚至没有什么五十年不变,百年不变。日新月异,我等留予后人的应该是求变的精神,而非具体的文字。”
朱慈炅提起案上朱笔,蘸了南京未变的朱砂墨,缓步走到御座后面的具服殿浅红墙壁。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壁顶竟然隐隐有道裂缝,被宫中太监用一层薄幔遮掩。
朱慈炅矮小的身体只能够到墙角,但不妨碍他将近日所思凝成诗句。以宋太祖文华起笔,化大明洪武大志,继以大明重启思想。笔画纤细,力道稍显不足,但字字方正。
来宗道起身,与太监王坤,卢九德,十品官李世熊一起站在皇帝身后,凝眸望去。
未离海底千山墨,欲挽天河涤九垓。
成败一身担鼎祚,兴亡万姓系蒿莱。
日新敢破千秋法,世易何拘百代才?
星火燎原凭后起,百年不变是痴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s://www.shang-tai.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