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歹说,承诺会立刻处理,李盛新才勉强将这团裹挟着焦虑和怒气的海风送出了校门。

        关上门的瞬间,李盛新疲惫地靠在门板上,清晨的凉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上午放学铃声的余韵还在简陋的校园里回荡,教导处那扇漆皮斑驳的木门就被关紧了。屋内弥漫着旧教案纸张和粉笔灰混合的、属于学校特有的微尘气息。窗外,几棵高大的木麻黄在风里发出沙沙的低语。武修文坐在一张吱呀作响的旧木椅上,对面是眉头深锁的李盛新校长和若有所思的教导主任梁文昌。

        李盛新将清晨家长围堵的情形复述了一遍,语气沉重。武修文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膝盖上裤子的褶皱,那粗糙的触感提醒着他此刻的窘迫。窗外孩子们的喧闹声远了,更显得室内空气凝滞。

        “武老师,情况就是这样,”李盛新叹了口气,“压力很大啊!家长们的心情,我们理解,但语言障碍确实是客观存在。”

        梁文昌推了推鼻梁上滑落的老花镜,镜片后透出温和却带着思虑的目光。

        梁文昌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修文啊,其实,这未必是坏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武修文和李盛新:“国家三令五申推广普通话,我们海田小学,也该借此机会,真正动起来了。”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仿佛在叩击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孩子们学话快,像海绵吸水,又有语文课打下的那点底子。只要我们全校上下,从老师做起,课堂内外,都坚持讲普通话。我看啊,顶多十天半个月,这语言关,一定能闯过去!孩子们一旦适应了,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李盛新校长沉默着,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海风经年吹拂、略显荒芜的操场。

        操场上,几个低年级的孩子在用海话大声笑闹着追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