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厨房”的开伙第一餐,简单却热闹。米饭的香气,青菜下锅的“滋啦”声,还有老师们七嘴八舌的谈笑,驱散了海风带来的微凉,也驱散了之前那点关于蓝光的阴影。武修文捧着热腾腾的饭碗,吃得格外认真,连一粒米都舍不得浪费。黄诗娴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和明显比平时快些的吃饭速度,心里那点说不清的心悸,渐渐被一种柔软的满足感替代。
……………………………………………………………………
日子在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和海风的咸湿气息中滑过。期中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像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位老师心头。
办公室里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油印试卷的墨臭味挥之不去,桌上堆满了练习册、模拟卷,红笔划过的痕迹触目惊心。批改作业的沙沙声,翻阅资料的哗啦声,还有老师们压低声音讨论难题的嗡嗡声,构成了考前特有的紧张乐章。
这次统测,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半学期的成果,更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尺。成绩排名会像光荣榜一样贴出来,关乎面子,关乎口碑,甚至关乎在这所海镇小学的立足之地。没人敢掉以轻心。
武修文,无疑是其中最“拼命”的一个。他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这场考试!这是他摆脱“代课”标签,证明自己能力,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一役!他输不起,也……不能输!
理由?他有的!经过一个多月近乎呕心沥血的磨合,奇迹发生了!他教的六(1)班和六(2)班那群原本只会说方言、听普通话都费劲的渔村娃子,现在不仅能字正腔圆地听懂他的每一句话,大部分还能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了!语言的壁垒一打破,他的数学课瞬间活了!
第10章:国际厨房(上)
他把枯燥的公式定理揉碎了,掺进生动的例子和互动游戏里。课堂上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变成了思维的探险。有时是分组解题竞赛,赢的队伍能听他讲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有时是用粉笔头当“炮弹”,在黑板上“攻城略地”解方程;有时甚至把操场当坐标轴,让孩子们跑位理解象限概念……他的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学生们眼睛亮了,思维活了,连最怕数学的孩子,也渐渐觉得那些数字和图形有了魔力。几次他自己命题的小测验,成绩的进步曲线像涨潮的海水,清晰可见!
希望就在眼前!武修文像加足了燃料的火车头,全身心扑在了备考上。他熬夜备课,精心设计复习方案,找每个薄弱学生谈心……精力燃烧得前所未有的旺盛。
然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带来的是身体能量的疯狂透支。武修文本就是个饭量大的青年,这下子,肚子里的“空城计”唱得更响更频繁了。常常刚放下饭碗没多久,胃里就开始咕噜噜地抗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