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奴仆为他们上了茶。

        郑法贤打量着面前的小家伙,看了许久,却又在心里默默叹息。

        还是那个问题,这要是自家弟子该多好啊。

        以他在经学上展露出的天赋来看,这小子只要能保持,将来最低成就都是朝中的治学博士,没准还能再往上走一走,在南北统一之后,经学再次起势。

        皇帝下诏来收纳天下的经书,奖励那些治学有成的大家。

        而后又开始积极宣扬孔圣人,文皇帝在各地设立孔子庙,设立了专门用以祭祀孔子的乐舞。

        朝廷重明经,只要你的经学读的够好,当官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一切都在说明,朝廷想要恢复文教事业,经学家们的春天要来了。

        这是中原这些大族们日思夜盼的事情,尤其是这个明经的科举,这可太好了!太棒了!

        大族并不反对科举,经学的地位越高,他们的地位也会越高,况且,科举的这个明经,也只有大族才玩得起,寒门都未必能玩得起,毕竟最根本的,想参与考核需要有人举荐.....

        这也是近些年里那些以军功发家的大族也纷纷开始要求自家子弟去学经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