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沉吟道,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划过,“或许……不需要完全遵循拉姆星的绝对对称,可以借鉴经脉理论,在能量流转的关键‘穴位’设置微小的不对称脉冲节点,模拟‘针剌’效应,激发能量活性,疏通滞涩。”
‘“针剌”效应?’觊觎的数据流出现一丝好奇的波动,‘非对称能量刺激以激活整体……数据库无此应用记录。需要进行模拟演算……’
“大家先过来,”徐岩召集几个人过来,把自己的设想结合觊觎的理论,阐述一番之后,各自开始搭建模型与数据。
一台庞大的算力设备带动着数万份算力芯片开始运转,将徐岩提出的、带着浓厚蓝星古老智慧的设想纳入模型。
一天之后,结果呈现。
优化后预期效率提升8.9%,稳定性增加5.7%。优于原始双螺旋模型。开始重构能量流路径。
徐岩眼中闪过一丝光彩,双手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将算力优化后的新模型输入“茧室”控制系统。
能量流开始按照全新的、融合了双螺旋理论与经脉概念的路径运转,屏幕上的数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平稳、高效。
就在新的能量场逐渐稳定,即将达到峰值时——
“嗡——!”
一声突兀的、并非来自设备的闷响传来!
只见站在不远处负责监控外部能源供应的段鹏,身体猛地一颤,手中的检测仪“啪”地掉在地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