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鸿基目光一寒,沉声道:“不管他去不去御史台,下官都不会放过他。”

        万俟卨微笑着点点头:“沈该、汤思退、魏良臣都是主张对金议和之人。

        对于杨沅这种置江山社稷安危于不顾,为求一己虚名、哗众取宠的小人深恶痛绝。

        你能保证立场,便很容易入了他们的法眼,这样的话,老夫不在朝时,你也便有了一个保障。”

        肖鸿基道:“是!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顿了一顿,又道:“下官听闻,新科进士们因为主战主和之议,已经撕裂成两派。

        榜眼萧颜然死心踏地的与杨沅为伍,探花卢承泽却是纠集了一批人另立一派,下官或可引之为奥援。”

        万俟卨道:“具体细务,你自行掌握就好。老夫信得过你。至于老夫嘛,呵呵,老夫如今,就等下台了!”

        ……

        万俟卨对心腹肖鸿基做了一番交代,便即回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