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汉祥在湾岛也呆不下去,於是又回归了邵氏,然後又成了集锦片和风月片的开创者,焕发了第二春。

        之所以来内地,是因为去年他的心脏出了问题要去美国做手术,他担心手术出现意外,所以秘密北上来内地探亲访友。

        然後遇到了几个故人,在他们的建议下,打算跟内地合拍几部电影。

        只是接触了好几个电影厂之後,在剧本这一块始终没有达成一致。

        李汉祥可是在燕京长大的,对於京味文化十分推崇,所以一开始就想拍老舍的作品,b如《茶馆》。

        虽然在当时话剧《茶馆》已经十分火爆了,但是不少人都觉得里面对话太多了,电影时长有限,很难拍出其中的JiNg彩之处,各地片商也不大看好。

        彼时的电影局副局长丁桥就劝李汉祥,反正现在也没有想到合适的题材,你先把《茶馆》开起来,汪厂长当时表示支持,让他随时来北影厂开拍。

        但是很快,李汉祥就有些後悔了,把《茶馆》改成电影剧本实在是太难了,既要保留JiNg华,又不能太压缩对话。

        最後还是丁桥对他表示了支持,说替换题材是常有的事情,让他安心准备新题材。

        李汉祥想拍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然後就被官方高层否了,因为书中牵涉到不少尚未盖棺定论的人物,建议另选题材。

        等到允许拍的时候,《我的前半生》已经被一个意大利人捷足先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