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综合其他 > 晋庭汉裔 >
        这仅是大司马府内的部分人而已,既有在文坛成名已久的前辈文宗,也有在近几年初入洛阳的后起之秀,有的已经随齐王良久,有的则是刚刚表态,但无一例外,他们都绝非泛泛之辈,都将在以后的朝堂上大有作为。

        而在朝堂之上,齐王更是广布羽翼。他将自己此前的幕僚多提拔出来。先是以董艾为中书监,司马越为中书令,掌管诏书的草拟,何勖为中领军,总管禁军。

        除此之外,又表葛旟为牟平公,路秀为小黄公,卫毅为平阴公,刘真为安乡公,韩泰为封丘公,号称“五公”,这五人都坐镇门下省,分别担任散骑常侍与侍中,凡是没经过司马冏批准的诏令,一律不得实行。

        最让人感慨的是,他大量吸纳了前太子司马遹的旧臣,任用刘乔、王敦等人为散骑常侍,同时又启用了先王司马攸的旧臣,如高光、温羡等人入尚书省,担任尚书。如此新旧一体,一时之间,三省内尽是司马冏的党羽。

        而相比之下,司马乂的势力扩张,就难免有些单薄了。

        司马乂本身的班底非常薄弱,相比于司马颍与司马冏,他没有军司可以直接吸纳人才,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常山王府。虽然临时得到了刘弘与刘暾的支持,但到底隔了一层,无法任用其中的人才。

        而且,在司马颖返回河北后,自常山带来的勤王将士们,也开始出现思恋家乡,脱队回乡的情况。司马乂为了顾及军心,也不得不开始着手放行,仅从中挑选部分有志功名的军士,补充入禁军之中。

        但司马冏确实还算慷慨,只要是司马乂报上去的功臣名单,基本都委以重任了。

        包括担任司隶校尉的刘羡在内,长沙王府下幕僚,也多得到了升迁:

        如刘暾为御史中丞,刘弘为前将军,上官巳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刘佑为殿中将军,令狐盛为常从督,王瑚为城门校尉,苗愿为武库令等等。可惜的是,能够直接干预朝政的人并不多,多是受人驱持,打打下手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