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玄幻小说 > 隐蛾 >
        子学三论及批判(下)

        第三论,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

        上一讲中提到,儒家子学指出的、自我实现的成长路径,就是《大学》中的八条目,代表了一种社会理想主义精神。

        注意,这是先秦时期的社会理想主义,而不是近现代的社会主义,它强调的是治理结果,而不一定是某种制度形式。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需要探讨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孔子是否忠君?

        首先说答案,孔子本人未必有后世儒家所宣扬的那种忠君思想,他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听某一位君主的,而是周游列国去劝说君主,去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有一句讽刺孟子的诗:“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为齐?”其实这句诗更适合放在孔子身上。

        那么孟子呢?他恐怕就更谈不上忠君了。

        孟子有两句话很有名,第一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特别是第二句:“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是对武王伐纣的合理性背书。

        孟子与朱元璋之间还有个小故事。就因为孟子说了这样的话,朱元璋把他的牌位从文庙中移了出来,不再进行祭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