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归顺袁谭未果于九江呕血而亡。
袁术曾任扬州刺史,割据扬州、自立为帝,最后争霸失败,死于九江,葬于淮南。被后人评价为“勇而无断、无德无谋。”)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后被举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
在辽西与乌桓、鲜卑人作战期间,组建“白马义军“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也被称作“白马长史“。初平二年,与袁绍在界桥对战,因败退回幽州。
初平四年,公孙瓒斩杀汉室宗亲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占据幽州之地,实力大盛。
此后,公孙瓒又与袁绍为争夺北方多次开战,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战略形态转为保守,士气不足,渐失部下信任,建安四年,袁绍设伏,公孙瓒中计大败,被困高楼,引火自尽。)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国国相、少府,世人也称其孔北海、孔少府。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就知道让梨给兄长;十岁时曾独自一人拜会“天下楷模”、河南尹李膺。
十一岁时父亲孔宙过世,他哀伤过度,以致要人搀扶才能起立行走,官府表彰了他的孝行。
十七岁时因留宿党锢案逃犯名士张俭,他与母亲和兄长孔褒抢着承担罪责,从而名扬士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