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吞声难言,所以才会是一个理论的集大成者,而非C作者。

        他的师弟李斯正好与他相反,辩论时滔滔不绝,口才极佳,他是一个实践者。早在他们同在荀子门下读书时,韩非就明白这一点。

        只有李斯能懂得他所写的全部Y暗,并且他能真正执行下去。

        可惜李斯绝非池鱼,他看不上弱小的韩国。李斯将利害关系演练到极致,所以一旦学成,他便跑去了强大的秦国,找到这个时代真正的君主,然後俯首为臣,完成自己的理想。

        他们的默契与矛盾早在那时就奠定了。

        韩非甚至能想到,李斯会如当年他离开时那样,他会笑着冲他说:“看吧,师兄。我说过,不久後的天下,毫厘之间出於我手。”

        他想着,笔挺地站在了李斯的面前,丝毫不像个人质。

        “李客卿…多年不见…原……原来,韩国和…秦国离得……这…这样近啊。”

        嬴政承认当他发现韩非是一个结巴时,他是失望的。他读到《五蠹》这样的文章时,心中那一团火好像找到了另一个火。

        嬴政亲自从高台下来,李斯躬身,後退一步,退到嬴政的身後。

        “客卿为寡人推荐的人,果然不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